新能源指标租赁风险自查表,规避《调控条例》第9条处罚
一、新能源指标租赁为何存在法律风险?
近年来,随着新能源车指标申请难度增加,部分企业或个人试图通过租赁方式获取指标。但根据《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》第9条明确规定:“取得配置指标的单位或个人,不得转让或出租、出借指标”。这意味着任何形式的指标租赁行为均涉嫌违规,一旦查实将面临指标作废、三年内不得重新申请等处罚。
二、租赁双方面临的四大核心风险
1. 合同无效风险:租赁协议因违反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,可能被法院判定无效。2022年某新能源车企因出租指标被查处,法院判决租赁合同无效并追缴违法所得。
2. 指标收回风险:交通委通过大数据比对发现异常使用情况时,有权直接收回指标。曾出现租用方刚买新车就被强制注销牌照的案例。
3. 资金损失风险:出租方可能面临押金不退、租金追讨困难;租用方可能遭遇车辆被查封、无法过户等财产损失。
4. 信用惩戒风险:违规记录将纳入信用信息系统,影响企业贷款、个人征信等社会信用评价。
三、自查表使用指南:五步排查风险点
第一步:确认指标来源合法性
核对指标获取途径是否通过正规摇号或企业申报,排除通过中介购买、继承等灰色渠道获得的指标。
第二步:审查合同关键条款
特别注意是否存在“使用权转让”“代持协议”等变相租赁表述,合同中是否包含“配合处理行政处罚”等风险转嫁条款。
第三步:验证交易流程合规性
检查是否包含车辆登记证变更、行驶证备注等违规操作环节,警惕要求提供身份证原件等敏感信息的要求。
第四步:评估关联方资质
核查中介机构是否具有汽车销售或租赁资质,查询合作方是否存在行政处罚记录或法律纠纷。
第五步:留存完整证据链
整理银行转账记录、聊天记录、合同文本等材料,确保能证明资金往来性质及双方真实意图。
四、遭遇调查时的应急处理方案
若已收到交通委的《调查通知书》,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:
1. 暂停所有与指标相关的交易操作
2. 联系专业律师进行合规诊断
3. 准备申辩材料证明指标使用合理性
4. 主动配合调查争取减轻处罚
特别注意2023年新修订的《实施细则》新增了“首违不罚”条款,对初次违规且未造成严重后果的,可申请免于行政处罚。
五、合规使用指标的替代方案
对于确有车辆使用需求的企业,建议通过正规渠道解决:
1. 申请新能源营运车辆专用指标
2. 参与政府组织的定向配置摇号
3. 采用汽车融资租赁等合法商业模式
4. 与合规的汽车租赁公司建立合作
以某物流公司为例,通过申请绿色货运专项指标,不仅获得20个新能源货车指标,还享受了购置税减免政策,实现合规与降本双赢。
需要特别提醒的是,近期市场上出现所谓“指标托管”“指标合作”等新型变相租赁模式,其本质仍属于违规行为。建议企业定期登录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信息系统核查指标状态,建立内部合规审查机制,从源头上防范法律风险。